小区公共收益管理混乱?风正巴渝让收支明细明明白白公示
2024年8月实施的巡察行动,意外地暴露了小区公共收益管理领域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这笔关系到众多业主切身利益的资金,其处理方法亟需得到明确。我们应密切关注后续的整改行动。
巡察发现乱象
2024年8月,该区对区住建委等相关部门及12个镇街实施了常规巡察,巡察覆盖面增至117个社区。巡察发现,小区公共收益的管理情况令人咋舌,呈现出严重的混乱状态。这些公共收益被分散保存在不同类型的账户里,涵盖了物业企业账户、业委会账户,甚至有个别情况是存放在社区干部的个人账户中。此外,大部分收益长期未进行公示重庆大学物业管理,引发了群众的强烈不满。
法规执行难题
《重庆市物业管理条例》对公共收益管理主体的不同情形做出了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问题频发。居民对管理主体的看法存在分歧,管理主体的更迭现象频繁出现。同时,《条例》未对管理方法作出统一规定,使得管理主体普遍采用粗放型管理手段,进而导致业主与物业公司、业委会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
巡察精准发力
巡察团队对公共收益的管理事宜给予了极大关注,并深入社区开展了实地考察。在调查过程中,他们逐一识别出底数不清、账户管理不规范、信息公开不全面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梳理,为后续的整改措施确立了明确方向,同时向公众展现了解决问题的决心与信心。
纪巡联动整治
为强化整改成效,该区域提升了“纪巡联动”的执行强度。纪巡部门率先联合召开会议,推动多个部门对510个住宅物业项目进行全面审查,对42起物业企业的违规举动进行了处理,并加速了物业服务问题的整改进程,同时保障了投诉途径的顺畅运行。随后,向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递交了建议文件,推动颁布了相应的实施手册,其目的是为了规范公共收益的监管流程。
监督机制建立
该区域主动推动各镇(街)建立“公开、检查、审计”相结合的监督机制。详细明确了公示的周期与内容,以增强管理效能。在业主异议率超过20%的情况下,将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执行审计。通过采纳这些措施,有力地维护了全区超过90万业主的合法权益重庆大学物业管理,并确保了公共收益的公开透明运作。
巡察融入治理
该区域正致力于将巡察监督机制融入基层治理结构,同时与“141”基层智治体系实现融合。在巡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已纳入治理中心的“事件单”进行管理,并通过数字化平台实施闭环控制。截至目前,已有343个小区及1.02亿公共收益实现了规范化管理,收支明细的公开率达到了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