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物业资质后啥是新方向?南京信用监管模式引关注
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已被废除,信用监管成为物业管理领域的新趋势。在此背景下,南京在构建物业管理信用体系方面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做法。这种做法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还吸引了众多城市的目光。
信用监管新方向
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已被取消,在此背景下,信用监管逐渐成为物业服务行业解决矛盾的新动向。在15日于南京举办的中国物业诚信论坛上,南京所实施的物业管理信用体系建设模式受到了全国多地的广泛关注。这一模式为行业管理带来了新的视角,且有望推动物业服务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信用系统全覆盖
南京市物业管理信用信息系统已覆盖全市11个区、江北新区及103个街道。该系统运用“信用评分”机制,对物业管理企业的运营进行全面评估,使物业服务质量一目了然。无论企业规模如何物业管理企业资质查询,其管理水平都能在该系统中得到明确呈现,为业主选择物业管理服务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违规企业被扣分
2019年,多家物业管理企业因违规操作受到了相应的扣分处理。以南京江鸿物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碧瑶花园熙苑项目为例,由于未按规定执行选聘和移交程序,公司被扣7分,项目被扣5分;同样,南京森隆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在汤城汇项目的管理中存在不足,导致环境状况恶化,公司被扣5分,项目被扣3分。此外,还有16家企业因类似问题被列入失信名单。
企业信用分差异
2019年发布的物业管理行业信用手册名录显示,企业信用评分存在显著差异,范围在100分至200分以上。以栖霞建设物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其信用评分为188分;而保利物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评分为142分。这些评分的波动反映出企业管理水平的丰富性,通常情况下,信用评分较高的企业能够在服务质量上提供更为可靠的保障。
监管模式升级
2018年,《物业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政府监管的焦点从“管理企业”转变为“管理项目”,监管方式也随之转变为“事中事后”。追溯至2012年,南京率先启动了物业管理信用发布机制。到了2018年10月,物业管理信用信息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并建立了数据库。该系统能够精确计算企业的信用评分,进而推动了监管模式的转型升级。
信用手册作用大
物业服务企业若年度信用评级达到“红名单”或“白名单”标准物业管理企业资质查询,即可获得《年度物业服务行业信用信息手册》。此手册详尽记录了企业及员工的基础信息,以及项目相关的信用信息。这有助于业主全面了解企业的服务情况。通过强化物业服务行业信用体系的建设,行业整体状况得到优化,服务水平也随之提升。
物业服务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一步优化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他们对此有何见解及建议?我们期待您的意见参与讨论,并且,您也可以对这篇文章给予点赞或分享。